歷史沿革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13-06-18
- 資料點閱次數:27245
沿革
本監設立於民國前14年,迄今已逾百年,原址位於宜蘭市神農路,初始名稱為「臺北刑務所宜蘭支所」,民國34年12月改稱「臺灣第一監獄第一分監」,直至民國36年4月1日定名為「臺灣宜蘭監獄」。民國43年7月1日奉令附設「臺灣宜蘭地方法院看守所」,民國69年「審檢分隸」後改名為「臺灣宜蘭看守所」,並於80年7月1日附設「臺灣宜蘭少年觀護所」。87年5月20日因應「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施行,成立附設「臺灣宜蘭看守所附設勒戒處所」、「臺灣宜蘭少年觀護所附設勒戒處所」及「臺灣宜蘭戒治所」;由於新店戒治所成立,本監附設戒治所亦於97年1月1日起裁撤。民國100年1月1日因應矯正署成立,機關改隸,全銜改為「法務部矯正署宜蘭監獄」。
由於本監原址房舍簡陋老舊、空間侷促,監內各項設施,未能符合現代刑事政策之要求,影響收容人之身心及行刑成效甚鉅。遂於民國75年,覓得宜蘭縣三星鄉阿里史段現址,佔地面積15餘公頃,做為遷建用地。民國76年4月25日動工,民國81年7月19日竣工啟用迄今。
組織及編制
本監置典獄長、副典獄長及秘書各1人,下設調查分類、教化、作業、衛生、戒護、總務等6科及女監,輔助單位有人事室、會計室、統計室及政風室,分掌各有關業務;並設有監務委員會、假釋審查委員會、處遇研究委員會及調查分類、教化、作業、衛生等4個指導委員會。本監預算編制員額319名、合署辦公之看守所11名、少年觀護所5名,合計共335名。
收容對象與容額
本監收容標準,奉法務部核定以收容累、再犯受刑人為原則,兼收宜蘭地檢署指揮執行受刑人;97年9月1日起兼收板橋地檢署指揮執行有期徒刑3年以上之男性受刑人;99年3月15日起兼收基隆地檢署指揮執行有期徒刑3年以上之受刑人及兼收其他符合監獄受刑人移監作業要點規定之受刑人,核定容額為3,171名。
調查分類
調查分類科針對新收入監受刑人施以直、間接調查及各類心理測驗;就其個性、身心狀況、經歷、教育程度及其他相關事項,加以分析研判,並以此做為實施個別處遇之依據。此外,更積極地與當地更生保護會、毒品危害防制中心、就業服務站等機構合作,共同辦理團體入監輔導、個別銜接就業輔導、安置及家庭支持服務方案,使收容人充分瞭解並有效運用社會資源。另為提升戒毒成效,結合本縣女性更生人中途之家「渡安居」之資源,提供女性吸毒收容人出監後轉介安置、進住處所、職業訓練及生活照顧庇護等服務。
教化處遇
為使收容人改悔向上,適於社會生活,本監依法實施累進處遇分類分級、縮短刑期及假釋等制度;延聘學術、教育、法律、心理、諮商輔導、宗教教誨等專業人士及志工,蒞監協同策進多元化教誨教育措施;並成立妨害性自主及家庭暴力輔導專區,加強輔導、評估以降低再犯率。
定期舉辦各項活動,如:法律扶助、生命教育課程、傳統藝文表演、反毒衛生教育、戒菸宣導、讀書會、空中大學課程與學力鑑定等。積極充實教化內涵,力行修復式正義,以期潛移默化、達成優質教化目標,展現矯正新風貌。
技訓與作業
本監遵照法務部「一監所一(數)特色」之政策,積極辦理收容人技能訓練,設立安農美食烘焙坊及安農才藝工坊(包括紙黏土、花燈、稻草人等傳統技藝課程);並開辦電腦資訊處理班技能訓練證照班;另有網頁設計班、家具木工班、室內配線班、紙黏土捏塑班、花燈班、鄉土美食烘焙班、園藝班、螺鈿漆器等多個短期訓練班。技能訓練一方面在幫助收容人習得謀生技能,使其未來能順利融入社會、減低再犯率;另一方面,亦透過展出活動與外界相互交流,讓社會大眾認識新時代的矯正措施,並以此增進對收容人的理解與包容。
醫療保健
監所為人口密集之群聚機構,新收收容人入監時均需接受健康檢查。如發現疑似罹患重病、精神疾病、感染法定傳染病者,即刻安排接受相關檢驗及轉介醫師進行診療。
本監為落實各項醫療業務之施行,確保收容人生命安全,除遵循各相關醫療規定外,特訂定各項標準作業流程、內控機制及防疫應變計畫,嚴防事故發生。
為因應收容人高齡化、慢性病患增加及二代健保之實施,成立病舍專區,以期對年邁體弱、病況嚴重之收容人有更完善地照顧。另為達疾病治療之目的,更協同縣內各教學醫院派遣醫療團隊入監,辦理各項診療服務。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本監經常舉辦各項常見疾病、慢性病及傳染病健康衛教講座,以加強收容人衛教知識,進而增進身心健康。
戒護管理
為達戒護零事故之目標,除了加強各項戒護與安全檢查工作外,強化管理人員專業知能、確實掌握囚情動態實為戒護管理不可或缺之要素。本監除了開辦常年教育課程、定期舉辦科務會議檢討戒護管理事宜外;近期更為因應災害頻仍,訂定災害防救應變計畫,並實施複合式防災應變演練,以期強化各項應變能力。
在「戒護第一、教化為先」的原則下,本監於收容人戒護管理方面,採用「人性管理」觀點,力行以教育代替處罰之模式,期能寓刑於教、化莠為良,並達到防衛社會,預防再犯之目的。
總務行政
秉持主動任事原則,提升專業能力與服務品質,審慎處理入、出監收容人名籍資料建檔與審核、收容人金錢與物品管理並關懷收容人飲食與生活等各項後勤工作。並積極配合政府推動「節能減碳」政策、落實資源回收與運用,強化機關環境衛生的維護,打造優質機關之工作環境。
為貫徹「親民、便民、禮民」之施政理念,建構以民眾為優先考量之服務型矯正機關。本監除提供便捷之申請作業並奉行隨到隨辦制度外,近來更改善服務臺高度、增設等待座椅,營造出更為友善地洽公環境。
便民工作與敦親睦鄰
積極辦理各項便民服務,落實「真誠、效率、同理心」及「從民眾需要處著手」的理念,除了檢討現行規範及制度是否符合外,亦不斷精進便民措施,以期與民眾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
本監外役隊收容人組成之服務團隊,在戒護人員督導下,與易服社會勞動人力編制組成服務團隊,提供鄰近社區街道清掃消毒、認養公園及定期協助獨居老人整理家園等敦親睦鄰工作。遇天然災害發生時,亦適時組成災害救援小組,積極協助鄰近災區復原工作。
未來展望
矯正署於100年1月1日正式成立,彰示司法最後一道防線──「矯正」將邁入更為專業、獨立之新紀元。本監改隸矯正署後除持續推廣現有業務外,更將落實「專業、熱忱、關懷、創新」四大價值。爰此,本監就目前現況規劃未來目標如下:
一、提升矯正專業效能:針對家暴、妨害性自主等犯罪規劃輔導治療專區,除配置專業心理、諮商人員外,並加強管理人員之教育訓練,使其具備充足知識,以提升工作效率與效能。
二、激發同仁服務熱忱:透過訓練課程及講座推廣「服務至上」、「樂在工作」等信念;並採行目標管理策略,以人性為管理基礎,激發同仁之向上心與參與感。
三、充分展現公義關懷:以關懷取代責難,擴大辦理生命教育課程、寫作班、讀書會等,幫助收容人從心新生;並藉由技藝訓練輔導收容人重拾與社會之聯結。
四、積極創新邁向卓越:將組織革新視為全監運動,以精進勤務、活化人力為鵠的,由各科室定期提出興革方案,讓創新成為推動組織變革之最大動力。
在矯正革新的時代中,本監自我期許能在「傳統」的穩定中尋求「新變」之契機。在悠久的根基上,以豐足的經驗推動監所行政、維持囚情安定;並隨 著社會進步的脈動調整自己的腳步,與時共進。在未來將朝「服務型矯正機關」的方向努力,以符合現代社會對矯正機關之殷切期待。